3月23日,成都2015年地王诞生。
成都当天公开出让7宗地块,分别来自春熙路、高新中和、大源、西部园区等区域,土地面积共计430.16亩。
最终,蓝润地产以总价9.24亿,楼面价17073元/平方米竞得春熙路商业地块,刷新春熙路单价地王纪录;剩下地块中,除高新区中和片区地块终止出让外,其余均以底价成交。
尽管总价并不算高,但17073元/平方米的楼面价已经成为春熙路最贵的地块,亦成为2006年以来成都单价第二高的地块。
这并不是近期最让人感到兴奋的一次土地出让。在3月20日,两个国企背景的企业联手在上海上演了一出抢地大戏。
上个周五,经过491轮竞价后,华润联合珠海华发以70.52亿元竞得闸北区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N070501单元10-03住宅办公地块,再次获取上海门票。
华润拿到的闸北地块起始价60.6701亿,出让面积为7.63万平方米,容积率2.65,起始楼板价为3万元/平方米,成交楼板价为34870元/平方米,溢价率16.23%。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参与竞拍的有三家,除了中标的华润华发联合体,还有保利首创联合体与闸北区属企业,全部拥有国企背景。
而在19日,武汉也迎来开年以来最大土拍会,12宗地集中上市。其中,6宗地块以底价出让,3宗土地遭遇流拍,而另外3宗地块则出现激烈竞价,被高溢价拍出。
虽然还有土地出现流拍现象,不过从总体来看,顺利成交的地块显然更占多数,其中更不乏类似成都、上海这样的高价土地。
另一方面,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二线城市也加大了土地挂牌的力度。
3月23日,已一月余未有土地成交的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新挂出两宗地,分别位于海淀西北旺镇以及丰台区丽泽版块,总起始价超过88亿元,将于4月27日挂牌竞价截止。
同日,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也在2015首次挂牌出让6宗地块,土地面积总计约19.54万平方米,约合293.16亩。其中包含一宗商服用地,两宗住宅用地,三宗住宅商服用地。
看起来,三月中旬,两会结束之后,土地市场也渐渐热闹了起来。
据财政部16日发布1月至2月财政收支数据显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大幅下降36.2%。而同时,财政部数据亦显示,1月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8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
有分析认为,除了公共支出的增长会让政府在收入方面有压力而加大卖地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许是因为两会上释放出来的房地产利好信号。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5年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与去年表述有着明显区别,并未出现调控、抑制等词汇,而是用了相对平稳和积极的基调。
大多数业内人士皆认为,两会后或迎来第四轮房地产政策放松,如首套房首付款降至二成可期,降低自住型置业的首付比例,提供贷款利率优惠等等。从一定程度上,昭示着房地产彻底回暖,尤其是对改善性住房需求而言。
或许,受到两会以及市场意见的鼓励,土地市场也出现了回暖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