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碧桂园公布委任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的信息,前中海首席财务总监吴建斌出任碧桂园CFO。而就在4月1日,克尔瑞研究中心公布了碧桂园一季度销售面积第一、销售金额第二的靓丽业绩,股价应声上涨6.17%,吴建斌的强势加盟,势必给碧桂园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注入一剂强心剂。
为什么是吴建斌?
3月19日,碧桂园宣布,首席财务官伍绮琴因私人理由辞职,于今年4月30日起生效。公告称,已开展招募及内部甄选程序,尽快落实首席财务官一职。如今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公布CFO人选,表明碧桂园对伍绮琴的辞职并非外界猜测的没有足够的准备。新上任的CFO吴建斌原是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是一个财务战略专家,更是一个资本运作高手。
资料显示,吴建斌长期负责中海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中建系的两家子公司中国海外、中国建筑的成功上市,集团事业的高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吴建斌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在那场危机中,国内多家企业折戟金融衍生品投资,而中海集团在吴建斌的带领下,严控风险、谨慎理财,不仅未受金融危机影响,还取得了不错的理财收益。资料显示,吴建斌大学毕业加盟中建系以后在1987年即被委派到香港,在香港的资本市场摸爬滚打20余年,获得包括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中国CFO国际峰会颁发的“改革开放30年财务管理成就奖”、“建国60周年中国财务价值领军人物”等重量级奖项。
吴建斌荣获“改革开放30年财务管理成就奖”
而碧桂园作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内房企,吴建斌可谓一个再恰当不过的人选。而对吴建斌而言,从国企到民企,则可能又开创一个人生巅峰,毕竟碧桂园正当上升期的用人之际,且民企的经营灵活性和个人的自主性要相对强于国企。
数据显示,在十大内房企中,吴建斌主导下的中海利润率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上市以来,碧桂园的利润水平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去年的年报公告显示,碧桂园的利润水平出现了下降,这也是资本市场对其产生动摇的一个原因。相信吴建斌的加盟,短期内可以改善碧桂园的外部压力。长期来看,碧桂园的开发模式多元化,一个对房地产行业有深刻认识的首席财务官,会更利于碧桂园的长远发展。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碧桂园的高管层中,杨国强的左膀右臂总裁莫斌和联席总裁朱荣斌都是来自中建系,莫斌的管理能力已经在三年多的实践得到了验证。在杨国强的支持下,莫斌将一个徘徊在500亿年销售业绩的企业带到了千亿军团的高度。而更为年轻的朱荣斌则是碧桂园千亿征途中,土地投资和产品创新主导者。相信同样来自中建系的吴建斌与莫斌等职业经理人联手,将会在碧桂园开创一番新局面。
股东的信心来自哪里?
碧桂园这一轮的股价波动带有很强烈的感性因素。作为大股东,对市场和企业的研判会更直观,也更理性。碧桂园新一年对资本界报的销售目标是1280亿,大约为21%的增幅,资本界认为太低了,但从碧桂园自己所公布的2014年将近2800万平方米存货面积、接近2500亿的货量和去化率65%以上的要求来看,碧桂园应该会超出这个数据。不要忘记,2013年碧桂园的销售目标也只是定在620亿,但最终却一举跨越千亿。
碧桂园的利润率虽然出现下降,但13.6%的净利润率其实不算低,行业老大万科也是维持在12%左右的水平。而现在很多企业只要有7%-8%左右利润的水平也大举进军了。仔细分析碧桂园的财务报告还可以发现,碧桂园去年利润率之所以出现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公司开发成本上升,其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较2012年上升了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2013年中高层洋房结算比重上升,相比低层连排别墅,其利润率要低,加上广东省外项目销售贡献率大幅提升,导致利润率结构性下降。碧桂园67.3%的负债率确实比去年有所提高,但处于可控的健康水平。且熟悉资本运作的人都知道,负债率提高也是企业经营自信的表现。
以杨国强为代表的董事会,对莫斌在碧桂园大刀阔斧的改革给予强大的支持,莫斌带来的最大变化有几大方面,其一是在碧桂园引进了一大批高端的职业经理人,使碧桂园由一个相对保守封闭的企业,更加开放和自信地走向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得到历练。事实证明,这一批人才为碧桂园的跨越性发展奠定了一个稳固的市场基础,这些人才也就将为碧桂园下一年或者更长远的未来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二,莫斌的管理能力除了得到董事会的认可,也得到了市场的检验。在碧桂园,莫斌祭出“1+3”的管理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碧桂园以往的管理模式。之前,碧桂园囿于广东一省,采用了垂直式的管理办法,强总部,弱项目,这种管理办法在管理半径不大的情况下是非常有效的,此举也曾经让碧桂园创造早期的辉煌。但随着项目在全国各地铺开,垂直式管理明显力不从心,于是莫斌从三年多前一开始即把总部与区域做了功能区分——“总部精干高效,区域做实做强,项目责任到人”。于是,我们可以在今年的财报中清晰地看到,碧桂园的省外区域创造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广东省内。
而碧桂园未来三到五年的战略是“三分天下”,即省内、省外和海外三足鼎立。今年碧桂园继续加快海外市场的铺排,进军澳大利亚的首个项目将于年内开售。据悉,这个在悉尼的项目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不仅临近微软、甲骨文等企业的澳洲总部,还与著名的麦考瑞大学相距不远,不仅是居住,也是投资的绝佳产品。不仅在澳大利亚,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碧桂园也一直没有放慢步伐,相关项目都在考察和洽谈中。
碧桂园澳大利亚莱德花园项目宣传海报
新型城镇化与碧桂园模式
管理和战略上的调整,带给了碧桂园脱胎换骨的变化,而市场大环境的走势,是碧桂园股东的另一信心来源。在今年两会上除了分类调控外,房地产市场的另外连两个动向引人关注,一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根据这个规划,三四线城市的城镇化进程将最为深刻;一是中央对住房问题的基本研判: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是一项长期任务,还存在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问题。从这两个动向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信息:城镇化进程需要房企的参与,刚性需求将是未来的主要市场。
那么,房企怎么参与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碧桂园目前正在深圳东部的十里银滩项目进行一项谋变转型,把医院、楼巴、学校、超市等引进项目内,将之前定位为度假型的产品形态悄然改为长住与度假混合型项目。这样的改变对碧桂园来说,可谓轻车熟路。这不过是广州凤凰城的又一翻本的升级版。十几年前诞生的广州碧桂园凤凰城一直被视为房企参与城镇化探索的范本。这种模式是在一二线城市近郊开辟一块新地,形成一个价格洼地(财报显示,碧桂园去年的销售均价约为6656元人民币,在已公布的前十品牌房企中均价最低),吸引城区人口向城郊分流,同时又吸引农村人口向这种更高品质的居住地聚集,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进驻和发展。碧桂园的这种模式在南京也获得了成功,引起了更强烈的关注。据悉,在南京句容,碧桂园规划的项目周边已规划建设产业园,并吸引到微软等实力名企进驻。根据媒体公布的数据,碧桂园南京区域在区域的销售排名中一举夺魁,并大幅领先于长期盘踞南京地区的苏宁和中海。业界有专家表示:碧桂园的市场操作,应该引起政府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作为重要市场主体的房企作用发挥的新思考。
碧桂园十里银滩项目实景图
不过,必须注意到的一点是,碧桂园模式并非单一的,而是更具多元化的。市场一般认为碧桂园深耕三四线城市为主,并且只擅长操作大盘。其实,随着市场变化,碧桂园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碧桂园总裁莫斌也多次表示,只要有市场的地方,碧桂园都会考虑。这表明,碧桂园不会限于三四线城市。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3月26日,碧桂园以20.64亿斩获广州增城的三宗地块,并且有一宗地的楼面价在增城区域首破四千。而3月25日碧桂园在大本营佛山以9.339亿元竞得顺德大良苏岗海边围地块,楼面价8128.8元/平方米,打破了2010年万科竞拍天傲湾地块6846/平米成为新地王。
有专业人士分析:碧桂园高调拿地王是对过去碧桂园集团“低成本拿地,然后快速开发,配套到位,低价开盘,精装修交房”的碧桂园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是碧桂园集团为达成2014年1280亿销售目标而尝试新的开发手段。
而反观碧桂园在广州、杭州、天津、佛山、沈阳等地的发展核心地区都有相关投资拓展计划和项目,海外的澳大利亚项目更是选择在悉尼的繁华地带。至于指责碧桂园项目没有可持续性的说法,更是牵强,姑且不说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性本身就弱的特点,有多少房企项目能做到像顺德碧桂园一样一个楼盘可以开发二十余年?
(责任编辑:若英缤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