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业其实已经告别黄金年代,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赚钱越来越难。然而,房地产开发业的特征是生产周期长,前进的惯性大。行业已经变向,前方出现冰山,但开发商调转船头却需要更长的时间。
近期接连发布的楼市新政,在业内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反响,不同的市场参与主体对楼市政策的理解和判断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大家对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的期盼是一致的,中国楼市经历多轮调控后已俨然懂得建立长效机制、更多尊重市场规律本身的重要性。
据21世纪经济的报道,“我的创业不是一个纯粹意义的创业,我做的事情无外乎就是房地产的延续而已,但我参与到帮助年轻人创业这个事情中来,可能改变一大堆年轻人的未来,我会觉得这辈子过得很有意义,这是我的最深心底的话。”
今年房地产新政的推出使买房的门槛降低,这是否会加快农民工群体向城市迁移的速度?对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近日,记者专门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的程名望教授。
房地产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资产品之一,等待它的将是缓慢的波浪式下降。对开发商而言,等待他们的则是全线的转型。
GDP从去年的一季度的7.8%持续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7.3%,目前还没有看到底部。而投资和住房投资目前都在持续下滑,也没有见底,如果再继续下滑,将变成个位数的增长,并继续拖累GDP。
在接受《中国房地产金融》采访时,丁祖昱用“稳定”二字概括了他对2015年房地产市场的判断。无论是从价格还是交易量来说,2015楼市“稳”字当头。
大多数中小企业正在退出江湖,只有企业少了才能达到均衡,只有均衡了才能有很好的市场。欧阳捷:总理这次在两会上讲了9句话,反应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纠结。
事实上,新政落地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更关心的问题是在政策面走向宽松后,是否会改变市场业已形成的预期,导致房价也随之摆脱之前颓势,重新进入上升的通道中。
房地产要实现的主要目标,用“两个稳定”来概括,也就是说“稳定住房消费”、“稳定住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