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确定了消费升级的四方面措施,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家电等消费;同时优化消费环境,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信用奖惩联动;三是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四是畅通商品进口渠道。
在“双十一”消费额节节刷新的11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扩大内需。
会议认为,围绕消费新需求,创新消费品等相关产业和服务业供给,能够丰富群众生活、释放内需潜力、弥补民生短板、推动工业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
会议确定了消费升级的四方面措施,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家电等消费;同时优化消费环境,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信用奖惩联动;三是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四是畅通商品进口渠道。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长所洪涛认为,今年“双十一”的网上促销的销售额整体有望突破千亿,但电商的繁荣发展不取决于短期促销,如何确保商品质量不出问题,这需要有配套措施。“要把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剔除出去,更好地促进居民放心消费。”洪涛说。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消费
在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方面,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家电等消费的措施尤其引起外界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目前2.7亿多农民工在城镇就业,但是买房比例只有1/100左右。如果启动农民工住房消费,对内需拉动作用巨大。这方面需要农民工有住房公积金,这样农民可以用公积金贷款买房。如果农民工没买房实力,地方政府可以提供保障房。
“十三五”时期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地方拿到中央资金,需要解决农民工真正享有市民的公共服务。农民在城镇有房,才可以在城镇待得住,在城里更好地消费。”李国祥说。
四川统计局11月11日公布的一份进城务工人员的调查发现,在被问及“如果落户城市,您会首先选择落户的城市是哪里”,82.4%的受访者选择大中城市市区,列首位的是省内地级中等城市市区,占比达55.7%,其次为成都市区,占22.7%,而愿意落户省内县(市、区)的只有14.9%,反映出进城务工人员看好省内大中城市。
李国祥认为,大中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户籍背后的公共服务好,农民工才愿意进入大中城市。未来只有中小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一些产业,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农民才愿意到小城市定居,这样可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消费。
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会议提出,以更严的标准和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促进消费品质量的提升,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信用奖惩联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严惩假冒伪劣、价质不符等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使消费者放心消费。
在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方面,会议提出发展消费信贷,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推广至全国。
畅通商品进口渠道则着眼于扩大群众欢迎的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落实和完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编辑者:admi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