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社会蓝皮书》。调查显示,毕业一年后,约三成90后大学毕业生居住面积不足20平方米,但他们更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不愿做房奴。更看重个人价值的90后大学毕业生,可能成为“不买房一代”。(《 人民日报 》2014年12月29日)
你身边是否也有决定“不做房奴”的年轻人?“不买房一代”真的到来了吗?选择不买房,到底是年轻“任性”,还是无奈的选择?
“90后”不买房是观念进步?
唐伟:“不做房奴”是对人生定位和成功标准的确认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买房问题上的消费观念日益转型,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随着这种现代化置产理念的培育和共识的形成,对于培育一个成熟、理性的房地产市场同样具有促进作用。买不买房、何时买房、如何买房,是年轻人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更值得全社会关注。让更多人跳出“有房才有幸福”的传统思维,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既是个人选择,也是社会蓬勃进取的活力所在。
苑广阔:“不买房一代”值得期待
“ 不买房一代”的到来,对他们的父母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年轻人在没有经济能力和条件的时候不愿意买房,也就意味着他们不用通过“啃老”来买房。这样一来,老人就可以不用把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拿出来给儿女换一套房子了,他们也就可以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去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这不但是老人所期盼的,同样也是有孝心的儿女们所愿意看到的。
“不买房一代”:无奈纠结之下的选择?
陈广江:不是不想买房,而是根本买不起
在房子几乎就是一切的时代,年轻毕业生一方面认同传统国人将住房视为结婚、生子、生活刚需的观点,但另一方面又不愿降低生活质量,很在意生活的自由度,这是人之常情,多数国人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如果在鱼和熊掌之间选择的话,更多90后大学生愿意选择创业或做更有成就感的事情,这也是年轻人的常情,多数国人也经历过这种青春无畏和梦想迸发的时代,最后不也成了房奴?
陈乐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下的无奈选择
不可否认,新一代的年轻人由于接受了高等教育和先进的文化思想熏陶与传统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更注重生活质量和个人价值追求,拥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主见。然而不能忽视蓝皮书中也显示超过半数的毕业生也意识到买房时当前资产保值的最佳手段。除了经济形势,房子作为结婚,生子,生活的“刚需品”谁不想拥有。这不买房的原因笔者认为更多的可能是因为毕业生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购置房产,创业还是买房,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下做出的无奈选择。
然玉:“不买房一代” 只是基于想象的预言
在相关问答中,90后被要求在“贷款买房”和“提高生活质量”两者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显然,这种“二项选择型”的问卷设计,无法反映被调查者意见与程度的差别,不具备严谨的逻辑推演基础,所得出的结论多粗糙浅显、难以尽信。
完全主观的个体偏好,到底有多大可能,会转化为最终的行动?纵使是90后群体,也身处在一套既定的社会秩序内,也置身于多种代际所构成的关系网络里。就此而言,所谓买房与否,从不只是个人的抉择。
面对“不买房一代”,谁能袖手旁观?
郭元鹏:要反思的是我们的住房保障制度和房地产市场
当90后大学生有这么多人成为“不买房一代”的时候,恰恰要反思的是我们的住房保障制度和房地产市场。安得广厦千万间让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古人都有的情怀,新时代的社会管理者也理应有。当一年收入才能买一平方米房子的时候,90后大学生不愿意当房奴,虽然是无奈的,也不失为明智选择。
滨兵:"不买房一代"的亲朋好友,包括丈母娘都要给予支持
对于"不买房一代"的家长和亲朋好友,包括丈母娘都要给予支持。孩子热衷于创业,觉得做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比买房更重要,这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如果家长在后面拖后腿,就会让90大学毕业生感到为难。所谓的“成家立业”,也未必就要先拥有“房子”才能成“家”,租来的房子依然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网友说:
郭大侠:不是我不想买,是房价太高了,根本买不起!
毛毛虫:买不买房90后说的不算。丈母娘说的算。
sxtbky: 难道千百万北漂、上漂、广漂他们真的不愿意有个家吗?90后毕业生不愿做房奴实为无奈的选择!
扬起帆兮去远航: 改革与发展不该给年轻人留下“非当房奴即做寒士”这样一道残忍的“选择题”。
申爱民:政府应提供保障性住房,让年轻一代不再为房所累,从而更加全身心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