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入住七八年的房子屡遭查封,攒了大半辈子钱购下的房产却被告知房主是开发商……如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财富公馆55号的住户们正遭遇“无房证”之痛。
这并非个案,据调查,呼市有13万户还未办理房产证,这还不包括无法估算的农村小产权房。业内人士指出,呼市情况有据可查尚在可控范围,而其他城市现存多少“无证房”尚无从统计。对其背后隐藏的纠纷和风险,购房者必须进一步增强维权意识,以保证个人房产免遭侵害。
抵押后频遭查封 已售房产成了“唐僧肉”
房管局、公安局、法院、信访办、纪检委、检察院……这是呼市财富公馆55号居民楼住户刘荣高、王永胜等人近期来回奔波的活动轨迹。他们想弄明白,已买到手七八年的房子怎么就被毫无征兆地查封了?
刘荣高告诉记者,2014年3月呼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小区贴出公告称,蒙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用该项目的部分房子为别人做了担保贷款,由于没有按约定还款,法院准备拍卖这些房产。
“问了一圈才听说,由于房子没证,产权归开发商所有。”王永胜告诉记者,开发商多年来一拖再拖办房产证,这背后早已暗藏抵押“玄机”。
“房子虽已被查封,但不继续还贷款,银行就要起诉我,受尽了窝囊气。”住户高继臣说,他和亲属以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了财富公馆55号的四套房产,如今每月仍在还贷。在已做按揭的情况下,房屋却仍能被开发商拿去做抵押,其中缘由值得深思。
“公司资金运作困难,抵押已售房产是没办法的事情。”蒙苑集团法律顾问钱亚峰告诉记者,此前涉事房产确实曾被呼市中级人民法院查封,但在蒙苑集团的努力下,已于2014年夏天将这些房子解封,目前此事已得到妥善解决。
市委书记也有“无证”烦恼 “无证房”主因缘于监管缺失
“我的房子也没房产证。”3月20日,呼和浩特市委书记那顺孟和在该市党委、政府召开的“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主题活动动员大会上自曝居住近8年的房屋到现在还没有“房本”,从而引发热议。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市场历史遗留问题多达174个,问题涉及13万户,涉及居民50万人,约占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的1/6。
“我们正在着手解决这些多种历史原因形成的问题房屋,其中并不包括那些不合法的小产权房。”呼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苏锐说。
业内人士分析,呼市情况仅为冰山一角。在全国范围内,房企先卖房后办证的现象并不鲜见,各种原因形成了数目庞大的无证房产:先期违规建设、缺乏监管,导致后期“积重难返”;开发商漠视法律法规,责任感缺失;审批过程过于繁琐;农村小产权房泛滥。
市场下行“无证房”风险加大 监管亟待关口前移
近年来,“一房二卖”和开发商二次甚至多次抵押已售房产的事件时有发生。消费者普遍认为“购房者即为房主”,但由于房产登记存在一个交付和办理产权登记的过程,这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即时清结存在不小差别,只有房产登记后才发生所有权转移。
由于财富公馆55号住宅的所有权尚未发生法律意义上的转移,双发也未签订网签合同,居民们还需通过法律程序进行维权。
专家们建议,仅靠消费者维权,力量单薄。相关政府还需提前加强监管,彻底遏制部分开发商无手续建楼、卖房等行为。
目前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已就房地产市场遗留问题进行总体部署,国土资源、规划、房管、信访等部门将从2015年起整顿并逐步解决问题房屋。